日前,吉林省长春市政府“借债”替百姓分忧,解决民生难题。经过梳理,长春市锁定国企改革和城市建设两类七大问题:包括煤气设施开栓、二次供水、并网供电、弃管单位恢复供热、无籍房产权证办理、居民超期不能回迁、前期国企改制中遗留的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初步测算,要解决上述问题,至少需要5.5亿元。
然而,长春市要一下子拿出几亿元很困难。长春市决定,用政府承债方式,向未来转移支付以解决当期资金不足问题。
即由政府统一承担追索权,一方面出资先行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从各种纠纷、债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成立机构,组织专门力量,采用经济或法律手段,代百姓打官司,向开发企业或有关单位追索,逐件解决债务关系。
两年来,一些困扰城市多年的信访热点问题也得到了根治。据统计,20万户、60万居民直接受益。信访形势比以前稳定了,2008年比2007年人次减少18%。
■承债息访,合法合理吗?
政府承债,为百姓上访埋单。说到底,是用百姓的钱去解决信访问题,是否合适?在2007年、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长春市市长崔杰都向市人大代表报告了此事。两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得到了代表们的审议和通过。专家认为,长春市的做法,是走了法律程序,具备法律效应的。
记者从信访部门了解到,有一段时间,每个月到长春市委、市政府上访的,都有一百四五十批,至少70%都属于这七类问题。长春市信访局负责人认为,用承债等方式来解决一些上访反映集中的问题,不是政府替企业埋单,而是先把群众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由政府来承担后果,让政府代替百姓跟企业“算账”,再进一步解决矛盾和纠纷。
■追索失败,债务谁来埋单?
长春市由政府承债,若追索失败,造成的呆坏账怎么消化?长春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政府自担追索责任,是因为:老百姓面对企业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利于老百姓维护自己权益。
而长春市的做法,就是让政府代替百姓跟企业“算账”。长春同时采用经济或法律手段,对那些造成上访的企业,该起诉的起诉,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该冻结财产的冻结财产。对那些没履约的企业,在没履约之前,别想从长春拿到项目,各种审批也将受阻。
■政府花钱买稳定,值不值?
长春“花钱买稳定”值不值?长春市信访局副局级巡视员马树朴告诉记者,长春市现在解决的这七类历史遗留问题,都是群众确实有理上访。花钱解决这些问题,换来稳定的局面,这正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个买的是大稳定,这种稳定买得值”。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