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勇在线--上海律师网,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因疫情影响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及程序
法律咨询
企业顾问
律师团队
来访线路
网站创始人[首席律师]
QQ咨询
微信咨询
   刘海勇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上海知名专业劳动纠纷律师,擅长办理各类疑难复杂劳动纠纷案件,对劳动法相关案件有着深入研究。刘海勇律师提供全程代理劳动案件调解诉讼服务,含代写诉状,法律咨询等配套法律服务。律师咨询电话:15721281731, 办公地址:上海静安万航渡路889号889广场2702室昊程昊(上海)律师事务所。
成功案例|推荐文章
[HR管理] 内部提升制度
[劳资纠纷案例] 本案劳动关系之认定
[劳资纠纷案例] 这笔补偿金她不该得
[劳动知识] 什么是竞业限制
[劳资纠纷案例] 8名飞行员判赔1245万
[劳资纠纷案例] 贪一时之利 打工仔丢了1
首页 -> 劳资纠纷 -> 劳动知识
因疫情影响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及程序
日期:2020-03-26   阅读:1354

      2020年的春节,是令人终生难忘的节日。新冠肺炎全国肆虐蔓延。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或失去了盼望了一年的旺季,或面临着生产经营滞后带来的合同违约风险,或丧失了节前有希望甚至是基本确定的诸多签约合作机会,更有甚者,企业因为生产经营停滞,却仍然需要承担巨大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导致严重的资金断裂,走上裁员或关停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是关于经济性裁员的规定。经济性裁员,是指因发生面临破产进行重整或者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难等情形,用人单位为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而与一定数量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经济性裁员既涉及到用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又涉及到劳动者的就业保障权。从制度本身而言,不能单单只考虑劳动者,如果过于严格地限制用人单位裁减员工的权利,可能会致企业无法恢复其生产经营,更大程度上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劳动者的失业问题。换言之,当劳动者连工作机会都没有的时候,谈论劳动者保护也就没有意义。这是经济性裁员立法的制度价值。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

(一)人数与比例要求

关于人数的限制有两点: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这很好理解,直接以人数多少为标准。


第二,何为“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呢?对此,我们可以用方程式来表示。设裁员人数为X,职工总数为Y,则这句话可以表述为:1≤X<20, X≥10%Y(X、Y为自然数)。


由上述规定我们可以推出:①如果Y<10,只要裁减1人就已经满足10%以上的比例要求了,这意味着在符合经济性裁员的实体条件下,裁员1人也得依据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进行。笔者建议,强制这样走经济性裁员程序,对小微企业而言时间及程序等成本过高,企业可选择通过协商或者适用四十条等其他方式解除;②如果Y>200,对“不足20人”和“占业职工总数10%以上”这两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也不适用这一条;③当200<Y时,如果裁减人员X<20,同时裁减比例低于10%的,也无须走经济性裁员程序。反之,人数或比例达到则需要适用。


(二)须向工会提前30日说明情况

由于经济性裁员性质上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预辞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辞退原因非基于劳动者过错而且往往带有突然性,所以法规定了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进行的预告期。这不仅是保护劳动者的知情权,也是在于给劳动者一定的准备期,避免劳动者因为突然裁员举措而导致生存境况恶化。从更深层面讲,这是履行劳动合同时(解除也是广义上履行合同一部分)诚信信用原则题中应有之意。提前告知说明情况的内容,就是裁员的方案。该方案的内容至少应包含:被裁人员名单、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等


(三)须听取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人单位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将理由通知给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法规的规定时,工会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纠正,并提交书面反馈意见。同时,用人单位要根据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对裁员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工会一起参与到经济性裁员中,形成三方沟通协调机制防止和限制企业在裁员的过程中滥用裁员权,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须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如何理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这一规定?“报告”是指备案行为还是行政审批行为?现行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行政审批行为系具体行政行为,是可提起行政讼诉的。而劳动行政部门对经济性裁员中的“报告”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裁员是企业的一个自主行为,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只是法定裁员的一个过程,是经济性裁员的程序之一。至此,笔者对劳动行政部门接受企业裁员报告的行为定性为监督和指导行为,而非审批行为。但是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建议企业对符合法定程序的裁员应依法履行走法定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情况,使自己的行为能够在程序上得到法律的支持。因为,虽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并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审批行为,但并不影响其作为解除行为法定程序。违反该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变“报告”为“审批同意”,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同意,企业不得进行经济性裁员,我们认为增加了企业负担,有违法律规定。

 

    由上述分析可见,若想进行经济性裁员,符合经济性裁员的所有条件非常不易,一步错误都可能面临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符合经济性裁员的情况下,首先尽可能采用分批、逐个击破的协商解除的形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协商解除时不能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或者显失公平等情形,还需要尽可能在诚信基础上尽可能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可以考虑提出略高于法定的补偿标准。如果有较强协商谈判能力的,也可以低于法定标准。这样做的优势是争取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减轻了程序负担。


第二,在必须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按照上述分析的步骤,做好每一步,并将每一步的痕迹加以保存,以便将来引发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避免因证据保存不力而陷入被动局面。

收藏此信息】   在线咨询   【关闭窗口
上海律师
搜狗网
谷歌
360搜索
有道搜索
上海律师网

|MORE>> 欢迎各类优秀网站交换友情链接!

本站首页 | 来访路线| 关于本站 | 后台管理 | 法律咨询
咨询热线:15721281731 微信公众号:上海律师法律咨询 地 址: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889号8889广场2702-2703A
声明:本网站属于公益性网站,若有不当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予以纠正! 

 微信公众号:上海律师法律咨询  沪ICP备17020621号